首页 | 机构设置 | 政策法规 | 发展规划 | 信息统计 | 决策参考 | 章程建设 | 资料下载 |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发展规划>>正文
菏泽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2015-09-09 10:37  

“十二五”期间是我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创建高水平特色大学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菏泽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1.本科专业数量增加较快。“十一五”开局之初,我校仅有14个本科专业在招生,经过5年的发展,我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加上2010年报批的三个专业,本科专业数达到40个。涵盖了历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建设速度,处于我省同类高校前列。

2.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理论物理学为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学教育、物理学、心理学等3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结构初步呈现均衡发展格局。

3.课程建设得到加强。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打好专业基础,以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突出专业特长,以教学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加强实践能力,以公选课、任选课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文理渗透,实现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建立了精品课程建设平台,鼓励优秀课程进入精品课程建设行列,先后遴选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40项。有 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取得突破。植物生理学被评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4.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57.8%。注重教学团队建设,评出了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物理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进行了三期校级教学名师的评选,先后有30人次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4人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

5.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根据学校定位,强调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教改项目立项工作力度,五年来,审批校级教改立项60项,其中38项已经结项,多项成果获奖。积极应用教学改革成果,进行学科专业教学改革。评出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8项,有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6.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模式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全面展开,已有5批2000多名师范生到菏泽市9县区130多个乡镇200多所中心学进行了顶岗实习支教,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7.工科类专业建设发展迅速。我校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根据菏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立足服务菏泽“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制定了以发展工科专业为主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学科专业,拓宽专业发展空间,积极发展工科及相关的专业。我们陆续增设了网络工程、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等多门工学及与工科密切相关的本科专业。通过与菏泽睿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方企业共建专业,多个专业被列入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推荐目录,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被评为山东省校企共建先进单位。

8.学科专业建设,突出特色。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建设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重视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结合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了一批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积极培育专业特色,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目前我们已经遴选出1个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5个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有3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总之,经过不断调整,我校初步形成了科类较全、效益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为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相对办学定位和办学规模,本科专业数仍显不足,学科专业的整体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门类和二级类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科交叉与融合做得不够,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还未深入到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中。

2.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专业特色要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

3.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高水平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不足,新办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需要加强。学科建设的团队优势还需强化。

4.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5.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尤其教研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还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目前承担高层次的教研项目少,教研成果获奖少且级别不高。

6.实验实习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与数量有待于提高。

二、学科专业建设指思想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二)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规律,找准学科专业建设的薄弱环节,以科学的管理和创新机制,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扶持特色学科,强化优势学科,保留传统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特色的办学新格局。

(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立足地方,辐射周边,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以学科建设为先导,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研发展为支撑,加大教学投入,争创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校际、校企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群综合实力。

(五)学科专业建设要努力做到 “四个适应”,即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发展规模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建设质量与办出应用型特色相适应;专业外延发展与专业内涵建设相适应。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合作。

三、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目标

(一)优化教育结构

重点发展本科教育,逐步稳定专科教育,努力发展成人教育,为举办研究生教育创造良好条件。继续办好具有特色的专科专业,重点加强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发展成人教育,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形成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二)完善学科体系

按照学校办学定位,完善并优化学科专业的内在结构体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布局,整合、优化学科专业资源,依托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积极发展新兴学科专业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促进基础学科专业与应用学科专业、传统学科专业与新兴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与优势学科专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构建并提升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多种教育方式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调整专业布局

根据办学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筹建社会需求大和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有关煤炭开发、化学化工、机械电子和国际贸易等学科专业资源,筹备开设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专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应用型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重视发展基础学科和现有学科的相关学科专业。增设对外汉语、工商行政管理、会计学等本科专业。到二○一五年,我校本科专业要达到50个左右。

(四)促进内涵提升

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点,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培育3-5个校级品牌专业,10-15个校级特色专业。争取1-2个省级品牌专业,3-5个省级特色专业。至2015年,争取大部分院系形成自己的品牌或特色专业。

(五)加强资源整合

按学科专业类别和功能,组建新的二级学院,如教师教育学院等。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整合,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资源优化整合工作。

(六)强化课程建设

从专业整体建设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发,全面推进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精选和优化,突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整体性。要使更多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水平。五年内再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0-25项,争取省级精品课程3-5项。

(七)重视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加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建设5~8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基础课实验室建设达到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争取建成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争取1~2项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八)提高教师素质

注重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师资队伍。5年内,再遴选15-20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争取3-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坚持教学名师工程,做好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和管理工作,2015年前进行2届校级教学名师评选,评选出15-20名校级教学名师。争取3-5位省级教学名师。

(九)建立评估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评估制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5年一轮的基础上,建立我校常态化的教学评估机制,做到2-3年评估一次。

(十)提升办学层次

与有关院校联合培养5个以上学科专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点。为建立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四、学科专业建设主要措施

(一)认真调研,科学规划学科专业体系

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调整目前的专业结构,改造传统专业、强化优势专业、合并相近专业、发展应用专业、扶持新建专业、打造品牌专业。通过淘汰、转型、合并、新建等措施,统一布局、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实现稳步发展。逐步构建出学科门类较齐全、结构整体优化的多科性本科专业体系。

(二)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明显的重点学科专业

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评审,从优势学科中选拔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实力,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学科专业。通过培育特色,凝炼优势,形成鲜明的学科方向。

(三)准确定位,构建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的要求,着力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多年来,我们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有很多成功经验,特别是在提高学生试验实践能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要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的层面上,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精心打造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认真研究与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标准,探索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努力打造好“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逐步实现一年级按学科门类设置公共基础课、二年级按二级专业类设置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向前(一、二年级)延伸,三年级开始按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坚持突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方向)课程、注重基础与应用等原则,坚持以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课程体系,通过增加门数、压缩时数、精选内容、整体优化,营造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平台。

(四)实施“精品课程工程”,加快课程改革与建设步伐

1.建立课程评估制度。制定课程建设规划与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以突出创新性、先进性,加强应用性、实践性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构建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设立课程建设专项基金,在教材建设、实验条件、师资引进等方面给予精品课程必要的倾斜。

2.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跟踪现代科技发展,引进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打造现代化教学平台,鼓励教师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促进教学手段改革,注意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鼓励教师积极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和使用,到2015年,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学时应不低于40%,并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积极利用网络信息与兄弟院校精品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案例式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的意识,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改革考试方法,命题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减少死记硬背题目,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两课”和部分专业课程的考试,尽可能通过论文或大型作业的方式评定成绩。积极推进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采用试题库或试卷库考试。推进教考分离制度,加强试题试卷和成绩分析工作,认真进行考试与课程教学的总结工作。

4.启动“精品教材工程”。制定教材建设规划,设立教材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教师编写或出版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级及以上获奖教材、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国家精品教材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5.提高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鼓励教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推动“双语教学”;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到2015年,每个系(部)争取开设一门以上双语教学课程。信息类、管理类专业要优先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并增加使用双语教学课程的门数。

6.重视英语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本科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五)加强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硬件资源。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开展社会服务等不同层面需要,充分利用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全面规划建设学校的实验、实践以及科研基地,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硬件设施,改善实践教学与科研环境,提升实践教学与科研水平。

2.加强基础实验条件建设。重点建设公共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室,使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率达100%。结合学院办学特色,组建工程实训中心。

3.依托社会,建设高水平的校外实践基地。密切联系社会,依托社会,建设一批指导力量较强的高水平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联合体,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提高师生技术开发、应用等科技服务能力,体现注重实践的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学科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4.加大投入,确保仪器设备经费到位。按教育部教学评估的要求,确保仪器设备总值达12000万元。在仪器设备的选型上,注意兼顾教学与科研,注意科学定位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次,使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5.积极改革,提高实践基地的服务水平。大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大力加强工程综合实训,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大力开放实验室。设立开放实验专项基金,鼓励实验室向全体教师与学生开放。开放性实验室数达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良好标准。

(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

1.建立既规范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学分制、选课制、重修制,基础课程实行教考分离。探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2.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对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把对教学各个方面的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秩序检查通报、听课评教、期中教学检查等工作,并实施流程化、周期化运作,使之连续不断,形成长效管理。

3.强化教研室的教学管理职能。规范教研室的教学管理行为,使教研室在实施课程建设、开展教研教改、组织教学运行、监督教学质量等方面规范操作、严格管理。

4.推进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教学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工作。完善教务管理软件系统,实行从培养计划、选课、排课、考试到学籍全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组织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培训教务管理系统。

(七)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

1.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制订了《关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菏院政字[2010]1号)并制定了《菏泽学院教学质量标准(试行)》(菏院政字[2010]2号)文件。我们要根据文件要求,做好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2.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包括: 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负责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事故处理制度、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等。

3.充分发挥校系两级教学督导的作用,检查、监督、评价、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十二五”期间是我校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面临的良好机遇,立足科学规划,着眼全面发展,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学校实现学校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附表一:本科专业一览表

附表二:专科专业一览表

附表三:2011~2015年学科发展规划一览表


表1        

            菏泽学院本科专业目录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

学制

学科门类

专业性质

批准年度

备注

1

050101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师范

2003

中文

2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

师范

2004

英语

3

050401

音乐学

四年

文学

师范

2004

音乐

4

050406

美术学

四年

文学

师范

2004

美术

5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003

数学

6

070201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003

物理

7

070410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003

生物

8

0712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理学

非师范

2004

物理

9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理学

非师范

2004

计算机

10

070301

化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004

化学

11

071501

心理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005

教育

12

040201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2004

体育

13

040205

民族传统体育*

四年

教育学

非师范

2005

体育

14

060601

历史学

四年

历史学

师范

2004

社科

15

0811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非师范

2004

化学

16

081801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学

非师范

2004

生物

17

080307W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工学

非师范

2005

机电

18

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师范

2005

社科

19

110204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非师范

2005

经济

20

090601

动物医学

四年

农学

非师范

2005

动科

21

090401

园林

四年

农学

非师范

2005

园林

22

110210W

物流管理

四年

管理学

非师范

2006

经济

23

1103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四年

管理学

非师范

2006

法律

24

0707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四年

理学

非师范

2006

资源环境

25

080613W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

非师范

2006

计算机

26

050408

艺术设计

四年

文学

非师范

2006

美术

27

0814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非师范

2006

资环

28

080602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非师范

2006

机电

29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非师范

2007

计算机

30

050207

日语

四年

文学

非师范

2007

外语

31

050403

音乐表演

四年

文学

非师范

2007

音乐

32

090101

农学

四年

农学

非师范

2007

资环

33

040105W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2008

初教

34

040102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2008

学前

35

050302

广播电视新闻学

四年

文学

非师范

2008

中文

36

050418

动画

四年

文学

非师范

2009

美术

37

0811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非示范

2009

动科等

38

110309

公共管理

四年

管理学

非师范

2010

社科

39

040103

特殊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2010

初教

40

050303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非师范

2010

中文

表2                菏泽学院专科专业目录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

学制

学科大类

二级学科

专业性质

批准年度

系别

1

59020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三年

电子信息大类

电子信息类

非师范

2005

物理

2

590101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三年

电子信息大类

计算机类

非师范

1994

计算机

3

530201

应用化工技术

三年

生化与药品大类

化工技术类

非师范

1994

化学

4

620505

物流管理

三年

财经大类

工商管理类

非师范

2004

经济

5

660214

学前教育

三年

文化教育大类

教育类

师范

2002

学前

6

690104

法律事务

三年

法律大类

法律实务类

非师范

1994

法律

7

660213

初等教育

三年

文化教育大类

教育类

师范

2002

小教

8

660112

文秘

三年

文化教育大类

教育类

非师范

1994

中文

9

660108

商务英语

三年

文化教育大类

教育类

非师范

1994

外语

10

530101

生物技术及应用

三年

生化与药品大类

生物技术类

非师范

1994

生物

11

580201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三年

制造大类

自动化类

非师范

2003

机电

12

590202

应用电子技术

三年

电子信息大类

电子信息类

非师范

1994

物理

13

510105

园艺技术

三年

农林牧渔大类

农业技术类

非师范

2001

园林

14

620401

市场营销

三年

财经大类

市场营销类

非师范

1996

经济

15

620204

会计电算化

三年

财经大类

财务会计类

非师范

1994

经济

16

620301

经济管理

三年

财经大类

经济贸易类

非师范

1996

经济

17

650304

心理咨询

三年

公共服务大类

公共服务类

师范

2002

教育

18

560105

环境艺术设计

三年

土建大类

建筑设计类

非师范

2001

园林

19

620405

电子商务

三年

财经大类

市场营销类

非师范

2002

经济

20

650203

行政管理

三年

公共事业大类

公共管理类

非师范

2003

社科

21

560201

城镇规划

三年

土建大类

城镇规划与管理类

非师范

2008

资环

22

510111

农产品质量检测

三年

农林牧渔大类

农业技术类

非师范

2008

资环

23

530302

生物制药技术

三年

生化与药品大类

制药技术类

非师范

2010

动科

       

表3                               2011~2015年学科发展规划一览表

序号

学科门类

二级学科

本科专业

举 办

单 位

计划申报年份

代码

名称

代码

专业类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11

12

13

14

15

1

02

经济学

0201

经济学类

020104

金 融 学

经济

2

020102

国际贸易学

3

081207W

物流工程

参考

030303W-家政学

4

04

教育

0403

教育学

040335W

文秘教育

中文

参考

040104-教育技术学;040106W-艺术教育;040107W-人文教育;040206S运动康复与健康;040207S休闲体育;040318W-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5

05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

文学类

050103*

对外汉语

中文

6

0502

外国语言

文学类

050248w

韩国语

外语

7

0504

艺术类

050420

广播电视编导

中文

参考

050404-绘画;050412-表演;050427S-会展艺术与技术;

050429S-中国画

8

07

理学

0703

化学类

070302

应用化学

化学

9

0712

环境科学类

071403W

资源环境科学

资环

参考

070202-应用物理学;070403W-生物信息学;070404W-生物信息技术;070407W-生物化学与分子上午学;070409W植物生物技术;070410W-动物生物技术;070411S-生物资源科学;071301-材料物理;071302-材料化学;071401-环境科学;071502-应用心理学

10

08

工学

0803

机械类

080304

过程装备与

控制工程

机电

11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2

080302

材料成型及

控制工程

13

080303

工业设计

14

080604

通信工程

15

0809

测绘类

080901

测绘工程

资环

16

0810

环境与

安全类

081001

环境工程

17

0812

交通运输类

081201

交通运输

机电

参考

080101-采矿工程;080104-勘察技术与工程;080105-资源勘查工程;080305Y-机械工程及自动化;080603-电子信息工程;080606-电子科学与技术;080607-生物医学工程;080608Y电气工程与自动化;080609Y-信息工程;080702-城市规划;081407W-食品质量与安全;081410S-轻工生物技术;081411S农产品质量与安全;081414S植物资源工程;081415S-粮食工程;08190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1902-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09

090403-农业资源与环境;090501-动物科学;090601-动物医学;090701-水产养殖学

18

11

管理

1102

工商管理类

110201

工商管理

经济

19

110203

会计学

参考

110102-信息管理与系统;110104-工程管理;110107S产品质量工程;110202-市场营销;110205-人力资源管理;110212S-物业管理;110301-行政管理;110302-公共事业管理;110311S会展经济与管理;110314S-劳动关系;110401-农林经济管理

注:本表数据与分类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院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院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8年颁布)》等文件的通知。

 
 · 热 点 新 闻

     菏泽学院规划处  
电话:0530-5668100   邮编:274015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大学路2269号菏泽学院综合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