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政策法规 | 发展规划 | 信息统计 | 决策参考 | 章程建设 | 资料下载 |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发展规划>>正文
菏泽学院“十二五”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规划
2015-09-09 10:51  

为进一步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不断提高我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明确未来五年学校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和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根据国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在认真总结学校“十一五”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规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和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学校科研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学校全面实施“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提升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确立了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建设步伐,加强了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完善了科研管理制度,引进了竞争激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使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其重要标志是:“十一五”期间,学校填补了6项科研空白,分别是:省级重点学科、省级自然科学立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立项、省级自然科学奖、省级科技进步奖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基本实现了我校“十一五”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规划目标。

1.科研项目数量逐年增多,级别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校共获得教育部、省科技厅、省社科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6项,是“十五”期间的17倍,完成了“争取30项省级以上课题”的目标。在省部级立项增加的同时,科研经费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十一五”期间共争取上级课题经费113.9万元,是“十五”期间的13倍。获得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市科技局等市厅级项目79项。学校启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计划,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进行经费匹配,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共投入科研经费709.7万元,约是“十五”期间的7倍,完成了“科研经费年均增长30%以上”的目标。

2.科研成果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273篇,是“十五”期间的2倍。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16篇,被国际三大索引数据库收录235篇(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116篇),是“十五”期间的10倍。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占论文总量46%。出版专著、教材103部。获得国家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省级鉴定成果30项,分别达到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16项,其中省级奖励6项,厅、市级奖268项,校级奖142项,与“十五”相比,在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和等级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充分显示了我校在某些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

3.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科研管理更加规范

“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强科研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制订了《菏泽学院科研工作奖励办法》、《菏泽学院科研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使我校科研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快速发展。

4.学科建设逐步加强,科研团队逐渐形成

“十一五”期间,学校大力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争取1个省级重点学科《理论物理》,新建《量子信息与物理计算》、《天然资源化学研究与应用》、《动物生物学》等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有《物理化学》、《微生物》、《中国古代文学》、《会计学》等15个校级重点学科。评选了30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和30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在黑洞理论、区域经济、牡丹文化、水浒文化研究等领域,科研团队已初步形成。

5.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办学层次

“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强学科、专业、实验室和人才队伍建设,有目的对一些学科带头人、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实施倾斜政策,加大培养和经费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创造研究生培养条件和环境。已和兄弟高校联合培养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三个专业的三届研究生,有4名教授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一名教授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积极探索和积累研究生培养经验,为争取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展研究生教育,提高办学层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6.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努力提高学术水平

“十一五”期间,学校每年举办学术活动月,承办学术会议16次,派出国内外访问学者包括博士后30余人次。聘请中国科学院钱逸泰等院士、博导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我校做学术报告,举办学术报告会264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我校被教育厅授予招收留学生单位,与韩国金浦大学、美国格瑞特贝森学院等国外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格瑞特贝森学院学生多次来校短期留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合作举办了会计电算化专科专业,实现了与国外联合办学“零”的突破;1名教师被选派到国外孔子学院任教,1名教师入选山东省“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库”。这些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加强了学校与国内外高校的沟通与交流,开拓了师生的视野,活跃了学术氛围,扩大了学术影响,提高了学术水平。

二、“十一五”期间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校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总体水平偏低

“十一五”期间我校科研成果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学科发展不平衡,理论物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科研成果水平较高,而其他大部分学科的科研成果水平不够高。省级以上的科研立项和奖励仍然偏少,我校国家级立项和奖励至今仍为空白。一些学科,虽然论文数量不少,但缺乏研究深度,学术水平不高,在重要期刊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较少。

2.科研团队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学校加强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一些学科的科研团队已具雏形,但一些科研团队整体较为松散,科研能力不强,缺乏带领科研团队攻关、带动学科发展的领军式人物。一些学科、专业的科研团队尚未形成,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力度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3.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一些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没有很好的结合,能够进入产业化而转化为现实生产里的应用开放研究项目较少,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的科研成果较少,产学研合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4.科研考核评价等科研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科研评价与考核制度是公正合理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贡献,调动科研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十一五”期间,我校还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科研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学校科研水平和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我校科研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需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科学合理的科研考核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校科研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目标,以“对人的培育和对项目的培育”为导向,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和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坚持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原则,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研育人相结合,树立精品意识,增强效益观念,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环境、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组建科研团队,培育学科特色,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努力争取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立项和科研奖励,使我校的科研工作再上新水平。

四、“十二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一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争取一批高层次的研究成果,为我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不断提高我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大力加强应用科学和技术开发研究。发挥学校的地方科技优势,组织科技力量,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努力承担各级各类科研任务。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技术服务,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着力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研究,紧紧围绕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努力解决制约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问题。加强地方文化研究,在我校已形成的牡丹文化、水浒文化研究特色的基础上,扩大外延,提高内涵,再取得一批在省内、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加强区域经济研究,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振兴之路。三是要切实加强教学研究。重点围绕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教书育人等教学因素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对中小学教学改革、现代远程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能教育进行积极探索。

五、“十二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的目标

学校“十二五”期间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实施“125工程”。即:培养50个校级、争取3-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50个有特色的校级研发基地,5个紧密结合型的产学研基地;争取建设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校企共建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建设5个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研团队;培养50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省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8-10名;争取5个学科联合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一定数量的硕士、博士生导师;争取50项省部级立项和奖励,5项国家级立项和奖励;出版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和教材不低于50部;在国际三大索引收录和国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较“十一五”增长50%以上;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转化率和获得专利数较“十一五”分别增长50%以上。

六、“十二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

1.全面修订和完善学校科研管理文件,强化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强化精品意识,切实提高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研奖励的积极性。

3.加强科研机构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科研后劲。

4.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强化经费管理,努力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5.加强科技开发工作,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6.加强科研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配齐相关科室,优化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职称解构和学历结构,加大科研管理工作力度,提高科研服务水平。

7.加强科研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8.加大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定期召开科研工作会议和科研工作现场会,着力推进科研工作的蓬勃开展。

9.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争取设立专业硕士授权点;培养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导师。

10.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坚持每年举办“学术活动月”;积极承担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和到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办学水平。

七、“十二五”期间搞好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的主要措施

1.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我校核心竞争力

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要努力引进一批在国内外、省内外有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引进和培养一批博士研究生,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构建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制定学校特殊岗位管理办法,营造事业留人的用人机制,管好、用好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努力改善科研条件。营造较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使特殊人才有发挥其特殊才能的场所。

2.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的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管理机构,配齐得力干部和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推广管理办法,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推广积极性。组织学校的科技力量走出校门,和工厂、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和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从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寻找科技课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现有的科技难题,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与政府科技管理和推广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掌握科技最新信息,充分利用其行政职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3.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提升学校科研实力

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改善科研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努力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对高层次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经费匹配和奖励力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实行项目的目标化管理、全过程监督管理、中期检查和结项评估,强化项目主持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监督职能,加大奖惩力度。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不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争取和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科研实力。

4.加强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拓宽学科发展平台,为研究生招生做好准备

在适当时机成立学校研究生科(处),配齐学历层次高、职称高、事业心强的得力干部和管理人员,制定规划和规章制度,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开展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和研究生招生前的准备工作。加强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努力争取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加大经费投入,尽快培养和确立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申报硕士点的准备工作,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扩大与兄弟院校联合培养和招收研究生的规模,积累经验,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硕士点。积极创造研究生培养条件,为以后的研究生招生与培养打好基础。

5.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创建产学研基地、打造科研平台,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制定和完善学校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在重点学科中的支撑作用,争取高层次科研课题和科研奖励,不断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制定和完善学校科研机构建设与管理办法,根据学科发展特色,在成熟的条件下组建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创建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大力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在与工厂、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联系和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创建科技研发基地和中试基地,使我校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努力提高学校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

6.以产学研为载体,建立健全服务地方经济的新模式

积极组织学校的科技力量深入工厂企业和广大农村田间地头进行科技宣传和科技指导,推广应用学校的科技成果。深入工厂、企业和广大农村,进行联合开发研究,共同承担产学研课题,建设产学研基地,解决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难题,为他们排忧解难,为经济建设服务。举办科技培训班。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学历和非学历技术人才,达到互利互惠,共同提高的目的,为地方经济解决技术人才问题。

7.搭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拓宽合作范围

加强与其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加强学术交流,联合开展科学研究,联合建立科研机构,进一步拓宽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积极与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建立互派访问学者和联合办学、讲学等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提高。与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相互承担或共同研究开发科研课题,达到优势互补、相互提高的目的。

科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菏泽学院这样一所年轻的本科院校而言,任重而道远。全国科技创新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只有认真落实“科研兴校”战略,继续发扬刻苦钻研、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才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步伐,促进科研工作的全面提高,为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 热 点 新 闻

     菏泽学院规划处  
电话:0530-5668100   邮编:274015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大学路2269号菏泽学院综合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