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政策法规 | 发展规划 | 信息统计 | 决策参考 | 章程建设 | 资料下载 |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决策参考>>正文
池州学院:扎根乡土,是为了枝繁叶茂
2015-08-28 02:04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强化内涵建设,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办学,才能实现双赢。这是池州学院党委书记何根海在学校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与调整工作会议上所谈的切身感受。

池州学院坐落于具有千载诗人地的皖南历史文化名城池州市,是由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升格起来的本科院校。

20071月升本以来,池州学院面临内涵建设、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的任务。老校区占地540亩,由于主城区规划的调整,校园周边已无建设发展用地。时值池州市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兴建教育园区。经充分调研论证,学校和池州市达成共识将校园整体置换至池州市教育园区,于20089月正式入驻。

山水校园拨动育人旋律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之一。

校园整体置换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深化了市校合作共建的主题,为下一步市校共建打下了坚实基础。何根海如是说。

入驻以后,学校即着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统筹规划新校区的校容校貌、人文环境。

校园建筑以徽派风格为特色,体现山水学林、书院气息、生态环保、大气新颖的开放式校园结构。总体建筑坐北朝南,依山面水,一派素雅的天然色泽,经典地演绎了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每栋教学楼都是一个独立的文化载体,分别承载着不同系别的历史精神和文化内涵,中文系博文楼门楼牌匾是切问近思,外语系博学楼是八音克谐,数学系博弈楼是韦编三绝,经贸系博识楼是和而不同,旅游系的博雅楼是格物致知等。这些以安徽地域特色为主基调的楼宇及飘逸遒劲、娟秀典雅的题辞,显示出池州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师生喜爱。

园林景观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绿化与建筑空间节点,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绿化系统,适当优化自然水体,与现存山体相映成辉。树木成园林状分布,景观随山势地形或高或低,间有休闲的长凳和石桌,与建筑融为一体。

工学结合带动创新热潮

作为池州市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池州学院围绕该市实施的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文化名市五大战略,顺势而为,在巩固本科师范类专业基础上,结合应用型多科性教学型本科院校定位,明确指出积极发展社会科学、管理学、工学等学科。

近几年来,池州学院与企业联合办学,每年为企业输送实用型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的黄亮毕业后留在九华山从事导游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导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校期间所受的良好的业务素质训练。

该学院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已初步建立校内校系两级实训体系,有建制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共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则有160余个。

同时,根据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需要,该学院选择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编导、应用等五个教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行业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并主动适应池州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上,按照基础、提高、综合三个层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科研训练、综合实习、社会实践六大模块构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则通过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各教学单位成立了由57名专家(包括企业、社会、政府、相关协会、学会的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有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建设和质量监控机制,使学校与行业形成良性互动。

经过几年的探索,池州学院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工学结合、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产学合作、订单培养半期理论、半期实践的工学交替模式。

依托地方深挖乡土科研

池州学院重点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池州五大支柱产业培育、池州生态及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相继组建了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皖南民俗文化、九华山佛文化、池州傩文化、皖南诗学、非金属矿等研究中心和南泉普愿研究所,发掘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托这些科研成果,池州傩戏、青阳腔、东至花灯等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池罗成民歌等12项池州文化资源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池州学院还围绕池州丰富的非金属矿、生态、旅游资源,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和地方政府、企业积极搭建研究平台,实施协同创新。另外,池州学院也成立了池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并与池州市政府共建非金属矿工业发展研究院,服务地方经济。2007年以来,该校先后和池州市人民政府、池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市旅游委员会等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00多个,产出了一大批应用型成果。由学校教师参与的华丽农业生态示范园项目、大九华PVC研究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依托学校化学与材料科学系、非金属材料研究中心成立的池州非金属矿检测中心也先后获评安徽省和国家级检测中心。

目前池州市的大部分重大项目都有池州学院研究人员的参与。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科学研究,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也为学校产学研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讯员 谢家顺 本报记者 俞路石)

《中国教育报》201522日第3

 
 · 热 点 新 闻

     菏泽学院规划处  
电话:0530-5668100   邮编:274015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大学路2269号菏泽学院综合办公楼